供图:谢玲玲
(通讯员谢玲玲)11月1日上午,1671金沙城线路检测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各位老师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深入进行了校本人才培养建设目标制定与实现路径讨论会。师生气氛热烈,各抒己见。
近年来,各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但由于各院校实际差异较大,千篇一律的人才培养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探索适合自己校情的校本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学生代表的反馈,老师们分析了目前专业建设存在的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入校时的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不足。二是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宽泛,课程多而广,学生对于今后专业发展和就业的目标不明确。三是教师结构有待调整,汉语国际教育负责公共课教学和专业学生培养两个教学任务。教师结构亟待优化。四是教学方式比较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度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提出了以下解决路径:一是充分认识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优势,将“立德树人”贯穿学校通识人才的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我, 强化优势融合,借力打力,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办出特色。严格落实导师制,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能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时间。针对学生学业基础薄弱的问题,尽量因材施教,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是抓住制定新的培养方案的机会,进行校内外调研,了解其他院校的办学情况和培养方案。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旧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三是积极为本专业引进急需的人才,且在外引的同时,做好内培的工作,帮助年轻老师尽快站稳讲台。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尽可能多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做促学。并在教学中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转化。
本次讨论,各位老师更加明确了在公共课程建设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的公共基础课作用,为学校通识人才培养服务;在专业建设方面要紧紧结合校本特色和优势,守正创新,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
(审稿别尽秋)